雀斑
1.特点:
儿童时期即出现,可随年龄而加重,日光会使其加重。散点状的小色素斑(不太会融合成片),对称性分布于面部,尤其是鼻及两侧,也有全脸分布的,褐色为主,一般颜色较深。组织病理表现主要是黑色素在表皮增多。
2.预防:
严格防晒。可服用维生素C、B、花青素等有助美白的抗氧化剂。
3.处理:
外用美白护肤品可能有减淡效果,但不能彻底清除;
强脉冲光(IPL)是有效的方法,一周左右可见到效果,一些Q开关激光也有较好效果。
黄褐斑
黄褐斑被称为“斑中之王”,这是一种有色皮肤尤其是亚洲人高发的色斑,在白种人并不常见(黑种人即使发生也可能看不出来)。有资料表明,产后女性大约70%会发生黄褐斑。
1.特点:
黄褐斑是成片的,面积很大,对称性分布,从黄褐色、褐红色到棕褐色均有可能,边缘不规则,日光会加重,但日光肯定不是它的发生原因。
黄褐斑与屏障损伤有很大关系,黄褐斑是由于屏障损伤,引发炎症,炎症过程促进了黑色素细胞的活跃;血管壁脆弱破裂,导致红细胞渗出死亡,血铁黄素使色斑加重。
2.预防:
防晒,保护皮肤屏障,避免过度清洁、摩擦皮肤,补充维生素C、B、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,甘草酸二钾抗炎、用氨甲环酸减少血管扩张。
补充胶原蛋白而增强血管弹性,对于预防亦有意义。刺激性的护肤品应当避免。
3.处理:
如果只是黑色素问题,则用激光可以较快解决,之后再注意激光术后修护,效果较好;
若是血管型,只要抗炎处理,就可以消除;
若是血管和色素的混合型,则需要先作抗炎,使皮肤稳定,屏障恢复,血管正常后,用激光来处理黑色素。
特别提示:不同的斑很可能是混合发生的,比如太田痣混合了炎症后色素沉着,又混合了黄褐斑。这种复杂的情况,解决的方法各不相同,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鉴别诊断,分别处理,逐步改善。
获得性真皮黑色素增多
获得性真皮黑色素增多(获得性太田痣、崛母斑、褐表色痣,Aquired Dermal Melanocytosis/ADM),这是亚洲人特有的皮肤问题,初次报道于1984年,最初是作为太田痣的亚型。
1.特点:
A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色斑,与大部分色斑不同的是:其黑色素沉积于真皮部位(正常人的黑色素和黑色素细胞是只存在于表皮中的),发生年龄常常在15岁到20岁后,所以被认为是后天性的。
其发生与日光无关,颜色发灰,常常在面部沿神经分布,多数对称。好发部位是:鼻根、颧骨、鬓角、眼内侧。色斑成点团状分布,严重的也会是片状;在发际部位,它既可以生长在无毛部位,也可以横跨有毛部位。2005年日本Murakami研究小组报道:严重的遗传性过敏性皮炎人士容易发生ADM。
2.预防:
防晒。使用美白产品有一定淡化效果,但无法根除。严格来说,由于其发生的机制不明,故暂时也无法作有效预防。
3.处理:
激光。一旦处理很少再次复发。优先推荐Q开关激光祛斑。
注意:ADM可能与黄褐斑等混合发生,因此需要医生鉴别,决定优先处理哪个问题。